其实当下挺多年轻人喜欢把社恐当口头禅用,“我不去了,因为我社恐啊”。

然而大多人只是在自我调侃,他们并非真的达到了社交恐惧的程度——很多时候你不想去社交的原因,主要不是社交恐惧,而是嫌麻烦——可能只是存在轻微的「社交焦虑」。

所谓「社交焦虑」,是指人对社交场景的一种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。有社交焦虑的人,在社交场合会感觉自己很突兀、很惹眼,担心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,认为别人都会注意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脸红、手掌出汗或身体在颤抖这些生理现象,从而更加焦虑不安。

简单来说,社交焦虑是对暴露的恐惧。

实际上,社交焦虑根据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:

1.社交尴尬。——轻微社交焦虑

2.害羞,日常社交焦虑。——社交恐惧

3.认为自己“极度羞怯”,这属于「社交焦虑障碍」。——社交障碍

社恐就是人对社交场合的一种焦虑状态,大概处于日常社交焦虑到社交焦虑障碍之间。

它是社交焦虑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状态,具体表现为:在接受他人审视或必须表现自己的场合,因过分害怕尴尬或丢脸,而通常伴有部分或完全回避社交场合的行为。

那么,为什么你会过分害怕尴尬或丢脸呢?

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、不够完美、不够好,觉得自己在社交场合是不受欢迎的,于是想躲起来。而这种逃避的心态又容易进一步助长恐惧心理,造成恶性循环——害怕社交而孤立自己,在孤立之中,害怕的感觉越来越强烈。

但无论你发现自己的社交焦虑属于哪个层级,无论它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,无论你是畏缩在角落里还是在直面一场战斗,社交焦虑都是因为,你害怕人们会看到你不好的一面从而拒绝你。

问问自己,在工作以外的场合,你有多久没见新朋友了?

另外,需要特别指明的一点是:内向≠社恐。

也就是说,“我社恐是因为我内向”这个因果关系其实是不成立的。以及,内向者不都是社恐,也有不社交焦虑的内向者存在。

虽然现实里有社交焦虑的内向者很常见, 导致这两个词经常被互换使用,有时社恐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内向。但二者在概念上实际有很大差异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