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两种技巧,第一是「配方拆分」,第二是「原料专供」。

先说「配方拆分」,拿可口可乐当例子说吧(只是假设,不代表实际情况。)

只需要:

1)在中国找 3 家工厂,分别生产 A 糖浆,B 糖浆以及 C 糖浆。

2)混料工厂负责将 A, B, C 三个糖浆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,形成混合糖浆

3)罐装工厂负责加入水和二氧化碳,做成成品。

这样安全性就比「让一家工厂掌握从糖浆到成品的完整配方」高多了是不是?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拿到完整的配方,从而无法生产出一模一样的可口可乐。

但这么搞还是不能防止混料工厂的某高管分别买通 A, B, C 三家工厂并把完整的配方搞到手啊……(虽然概率很小)

于是目前很多食品公司就通过「原料专供」来让别家无法模仿。

大概过程是这样的:

设某 A 公司产品的原料总共有 10 个,其中有 1 个核心原料,在初始研发阶段就跟 B 公司签订独家采购协议。B 公司只能专供给 A 公司这个原料。

由于 B 公司的这个原料也是自己独立研发的,在市场上找不到替代品存在。

而 A 公司也不知道 B 原料的具体配方,因此即使存在内鬼也泄露不出所有的配方。

你可能会说,那如果有一个研发本来在 A 公司,后来跳槽去了 B 公司,不还是会泄露?

简单,刚才我们只假设了 1 个核心原料,如果有 5 个核心原料,分别找不同的公司专供,那获得完整配方的难度就要高几个数量级了。

有人说,你可以做逆向工程,买来市场上的产品,气相,液相,质谱,一顿招呼,成分不被扒得清清楚楚?

如果你觉得通过这些仪器分析就能把配方成分扒清楚,估计你没做过配方研发,或者这个配方实在太简单了,没有做过任何防山寨处理。

要知道,世界三大香精公司,奇华顿,芬美意,IFF,随便挑一家出来,选一个常见品种(比如柑橘香精),都能找到至少百来种不同型号。

每种型号的香精,都是十几、二十种香原料的组合。这些型号之间的区别,表现在仪器分析上可能没有那么显着,但风味呈现就是不一样。

香精通常添加量最多不过百分之零点几,再考虑跟食物中其他各种呈味成分的互相作用,这种复杂度,你确定你能精确还原出「你的竞争对手用的是哪家的哪支型号的香精」?

就算真还原出了具体香精型号,其他原料呢?那些专供的原料怎么处理?

要知道,有些原料甚至在田里的时候就已经是专供了。特殊品种,特殊风味的作物,专门用来生产某品牌产品。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?

更别说,很多产品的核心不在配方上,而在生产工艺上。比如老干妈。专门的生产工艺决定了特别的风味,以至于在市场上吃到风味相似的产品,可以直接查出工艺泄露事件……

所以,对于复杂食品配方的逆向工程理论上可行,实际难比登天。如果模仿到七成,八成像,已经是突破了。100% 还原,基本没可能。

因此配方泄露还是会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失。食品企业对于配方,工艺的保密还是相当有必要的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