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3日晚间,中芯国际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,根据财报显示,公司一季度营收9.05亿美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35.3%;归属于公司所有人净利6416.4万美元,同比上涨422.8%。可以说中芯国际的一季度业绩非常漂亮,超出了外界的预期。受此影响,今天(5月14日)中芯国际股价大涨,盘中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,截至收盘上涨9.66%,报收18.84港元。

今天上午举行的业绩财报会上,中芯国际回应了近期广受争议的美国设备商出口限制事件,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指出:“中芯国际是国际化公司。在过去20年中,我们与供应商和美国商务部保持着良好沟通,并且我们遵守规则,完全合规,自成立初就承诺不涉及军工业务,目前也是一样。”

5月12日,有媒体报道美国设备商LAM(泛林半导体)和AMAT(应用材料)给国内晶圆代工厂发函,表示不能将购买自他们的设备用于生产加工军用产品。多名业内人士表示,美国设备公司确有向部分国内晶圆代工厂发函,不过这是对过往政策的延续,并非全新事物,“晶圆制造厂需要和美国设备公司签署不生产军用芯片的承诺书,且美方也会派人员驻厂核查。而中芯国际等晶圆厂作为港股上市公司,亦会更加严格执行管制,并未有涉及军工业务。”一名券商分析师表示。

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也称,因为监管的原因,中国的晶圆代工厂家在法律意义上也不会给特殊客户代工,但此次美国重申监管,相当于把这一问题摆在台面上,从以前的“客户承诺”变为“新规则约定”,“更多是美国公司出于对美国商务部新规的流程性处理。”

由于需求强劲,中芯国际宣布追加全年资本开支11亿美元至43亿美元。在14日的财报会上,赵海军提到,“来自客户的反馈非常积极,不管是14nm、12nm先进制程还是成熟工艺需求都非常强劲,我们的产量和客户的实际需求量差距非常大,增加的这11亿美元将用来填补这一缺口。“

中芯国际14nm及后续先进工艺项目已于2019年量产并持续扩产。今年一季度,14nm节点产品占该公司当季营收的1.3%。在被问到14nm何时能贡献10%以上的营收时,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回复称,要到明年才可能会达到10%,今年这一比例仍会保持在低个位数。

因为14nm工艺目前还在建设期,根据预计3月底14nm产能建设目标为4K晶圆/月,7月产能将达到9K晶圆/月,12月才能达到15K晶圆/月。

在14nm之后,中芯国际还有更先进的N+1、N+2工艺,联席CEO也在财报会议上公布了最新进展,其中N+1工艺在去年Q4季度就完成了流片,目前正处于客户产品验证阶段,预计Q4季度量产。

根据中芯国际此前介绍,N+1工艺相比于14nm性能提升20%、功耗降低57%、逻辑面积缩小63%,SoC面积缩小55%,之后的N+2工艺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。

虽然中芯国际并没有明确N+1、N+2工艺具体相当于几nm工艺,之前一度传闻是7nm工艺,不过中芯国际澄清说N+1并不等于7nm,只是内部代号,其20%的性能提升比业界标准的性能提升35%要差一些。

但是综合其他指标来看,中芯国际的N+1工艺尽管性能弱于7nm,但功耗、成本、稳定性等其他方面并不差,同时成本相对市场上的7nm减少大约10%,因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艺节点。

梁孟松表示,N+1今年年底可能进行量产,不过主要取决于客户需求,“N+1是针对低成本和有定制化需求的客户,他们不想要用N+2或更贵的节点,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和客户。”

在提到疫情对需求的影响时,赵海军表示,一季度疫情确实减少了对智能手机和物联网产品的需求,但中芯国际总体而言影响有限。

他指出,今年市场对5G、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的需求比去年强劲很多,而5G智能手机并非只搭载7nm、6nm、5nm的处理器(中芯国际暂无法代工),也会极大拉动射频及电源管理芯片(PMU)的需求。此外,目前手机的像素动辄就达4000万、6000万像素,摄像头数量从双摄到4摄、6摄,CMOS图像感应器需求非常强劲。赵海军强调,“尽管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滑,但是单部手机的半导体用量增加了。”

与此同时,他指出,5G技术带动智能手机市场增加,其客户本身市场份额亦有增长,中芯国际也能受益。

推荐内容